五月的第一个礼拜一又将到来,有「时尚界奥斯卡」之称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慈善晚宴(Met Gala)今年正好在 5 月 1 日举行,主题围绕在那个严谨、复杂、充满才华还不缺灵感的男人 — 2019 年离世的时装设计师卡尔拉格斐(Karl Lagerfeld)。
Composite Image, 2023. Photographed by Julia Hetta. Photo © Julia Hetta via the met
将展览致敬这位时尚老佛爷,服装学院(Costume Institute)馆长兼策展人安德鲁波顿(Andrew Bolton)给自己出了道难题。Bolton 自己都在和《Vogue》的访问中说:「卡尔曾不厌其烦地告诉过我时尚不该被放在博物馆里。当年我们在策划香奈儿主题的展览时,他非常慷慨地出借了许多作品,却对展览本身一点兴趣都没有!他会说:『时尚不是艺术,时尚就该出现在街上、被穿在男人女人身上。』」
那麽,要怎麽策划一场「时尚恶魔的盛宴」?
.
首先,主题很重要。以 The Met 大展为例,由前《Vogue》总编辑黛安娜佛里兰(Diana Vreeland)主导的第一场秀是 1973 年的《The World of Balenciaga》,前一年西班牙高订大师 Cristóbal Balenciaga 逝世,於是为他打造了一场典型回顾展,更是首次把 Met Gala 从募款餐宴昇华成时装派对,当晚伊丽莎白泰勒(Elizabeth Taylor)、安迪沃荷(Andy Warhol)和贾桂琳甘乃迪(Jacqueline Kennedy)等都盛装出席。
在那之後,大展主题不乏以地域(印度、俄罗斯)、时代(维多利亚时期、法国美好年代)、风格(摇滚、庞克、马术)和设计师(Yves Saint Laurent、Christian Dior、Gianni Versace)为大方向,当然有时也有一些更广泛且意想不到的,例如 1986 年的「舞蹈」、1998 年的「立体派与时尚」,还有 2004 年,以 18 世纪家俱为主题。
所以宾客们到底都在大都会里做什麽?
photo via getty images
答案是:秘密。Met Gala 当晚馆内禁止拍照或使用社交媒体、不得带经纪人和助理入场,完全是大明星们最无拘无束的天堂,厕所是唯一的自拍背景。当然,除了主办方邀请的大明星之外,也会有人自行买票参加(据报导去年 Met Gala 一张门票超过 $30,000 美金),有些品牌也会直接「包桌」,费用就更是惊人了,而且持续上涨中。
Met Gala 之夜通常会安排一位知名歌手登台演出,受邀的 600 位宾客一同抢先看展,然後根据安娜温图(Anna Wintour)仔细权衡规划的座位表在餐宴上入座,结束後各自前往 after party 再续灿烂的夜晚。据传,泰勒丝就曾在 Met Gala 上认识两位前男友。
我们可以期待在今年的 Met Gala 上看到什麽?
.
当今最大牌的名人们在同一场主题派对上比浮夸、比巧思,有时候还比放闪,谁不爱看?今年的联合主办人包含演员米凯拉柯尔(Michaela Coel)、潘妮洛普克鲁兹(Penélope Cruz)、网球球星费德勒(Roger Federer)和流行歌手杜娃黎波(Dua Lipa),少见地没有设计师加入。
photo via getty images
如果 Met Gala 真是时尚界的奥斯卡,那麽最严厉的评审的就是准时收看直播的全球观众们,而最大的评分标准无非就是看大明星们如何解读主题。就今年来说,虽然直接选择卡尔过去的设计是再安全不过的牌,近年来穿 vintage 典藏作品也是热门之选,但各家明星、设计师和造型师们究竟会如何重新诠释卡尔对於当代时尚的影响?这才是最大看头呀。
一场最「卡尔」的展览
.
shutterstock
卡尔拉格斐,德国汉堡人,时尚设计生涯从 1955 年担任 Pierre Balmain 助手开始,直到 2019 年逝世,当时他同时身任 Chanel、Fendi 和同名品牌 Karl Lagerfeld 的创意总监,享年 85 岁,遗产大多留给宠物猫 Choupette 所用。
© Karl Lagerfeld
身为当代时尚设计界最高产也最具权威的人物,卡尔在外界眼中不苟言笑、冷酷毒舌,身边亲近的人却总用亲切、温暖、大方来形容他。的确,他讨厌的东西很多:自己的过去、开会、自拍、运动裤、1990 年代、庆祝新年、缪思这个词、被叫做工作狂、和知识份子进行深度交流等(网路上有很多统整卡尔不喜欢的事物的清单)。
之前说了,卡尔并不相信时尚该被摆在博物馆里,而是该属於日常;而另一个理由,或许是因为他不喜欢回忆过往,尤其是自己的过去,也让今年度大都会时尚展《Karl Lagerfeld: A Line of Beauty》的策展难度不同以往。
photo via getty images
Andrew Bolton 也表示:「我们不会带来一场传统的生涯回顾展,原因之一是,卡尔一定会觉得很烂。」找上日本大师级建筑师安藤忠雄操刀展场设计,并由卡尔生前的长期合作夥伴 Amanda Harlech 担任创意顾问,全场将展出 150 套卡尔的经典作品,还有他留下一沓沓的设计手稿。
卡尔的身边不能没有纸和笔。对他来说亲笔写字就和讲话一样自然,他的所有想法都能在纸上完整呈现,更曾和《Harper’s Bazaar》说过他会每天请人帮他打理头发的原因在於,他讨厌在素描的时候有头发干扰他。因此这场展览的核心将从他的设计手稿出发,然後看他脑中这些美丽幻想是如何成为街上一道道时髦身影的。
Chanel 2005/06 秋冬高订婚纱 左:Courtesy Patrimoine de CHANEL, Paris 右:Giovanni Giannoni / WWD / Penske Media via Getty Images
为什麽命名为 “A Line of Beauty”?
.
英国艺术家、作家和社会评论家 William Hogarth 在 1753 年出版了一本书 — “The Analysis of Beauty”,里头详载了各种关於视觉艺术理论,而其中一个重点就叫做 ”Line of Beauty”,说明一种蛇形 S 曲线在美学中的重要价值。
© Jürgen Schadeberg
回顾卡尔长达 65 年而又无比高产的创作生涯,Andrew Bolton 不愿以时间线或他所待过的时装屋来做展场区别,也认为不该将重点放在卡尔身为一位充满议论和形象包袱的人物上,而是该提醒所有人,他为何是当代时装设计师们都在追求成为的原型 — 因为他的创作不止於衣裳,他还是个作家、摄影师、舞台设计师、室内装潢设计师,以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斜杠创作工作者的始祖呀。然而,创意输出管道再多,卡尔一切创作起点都来自纸与笔(巴黎公寓中甚至有四个不同功用的书桌),而素描里无非就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,也就是美的线条。
在《Business of Fashion》的 Podcast 访谈中,时尚评论家 Tim Blanks 也将今年的大展和 2011 年的《Alexander McQueen: Savage Beauty》做了比较。那是 Alexander McQueen 离开世界的隔一年,感动人心的纪念展让不关注时尚的人也能有所共鸣,而卡尔的一生相较而言少了这样的人生故事,该如何和观众产生连结?Andrew Bolton 却一点也不担心。
关於卡尔,人们印象中的是他的招牌穿着,是他时尚大帝的地位,既神秘,又有距离。「Lee McQueen 的作品是对自我心理状态的剖析,卡尔则是用不断地创意输出和冰冷制服隐藏自己。」他是最被众人所认识的,却也是大家最不了解的。这场展览虽然无法为观众揭示他的秘密,但希望能带着你透过笔下的挥洒,用另一种角度看他的人生。